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幼儿资料 >

教师招聘学前心理学中常见的七种经典实验研究

2024-02-27 11:14:44
中师华图

关于幼儿园招聘考试中,很多考生在复习到学前心理学模块时,发现很多关于一些心理学家做的经典实验,考试中也喜欢考到这些实验,其命题形式经常问:何种实验验证了……,例如下列何种实验验证生理成熟因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为了便于各位考生的复习,不混淆这些实验,需了解这些实验到底是什么,因此在此做一个整理。

一、早期隔离/剥夺实验

早期隔离或剥夺指的是对有机体早期经验的剥夺,而早期经验是有机体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受到对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刺激,若缺失这些早期经验对其后期发展造成滞后的现象。关于这一项实验有研究者是用猿猴作为实验对象,而也有违背道德的研究者将人类婴儿作为实验对象。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曾做过一项婴儿早期隔离实验。他从孤儿院里挑选了一些新生儿,把他们与外界隔离。他让这些新生儿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暗室里,除了结他们提供食物以外,不让他们接受到任何的外界刺激。实验过程中发现,起初被试者在生理上同正常婴一样,随着实验的延续其机能逐渐减退,直到痴愚的地步。这项惨无人道的实验,因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而被迫停止。可是这些受试者在恢复正常生活以后,虽然受到细心的照顾和尽心竭力的教育,但是他们中也只有极少数人恢复了正常人的饮食、衣着和社会行为,其余婴儿始终未能恢复人类本性,终身痴傻。

此外大家也应该听过猪孩、狼孩的故事,这些实验和实例都证明了早期经验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这些重要的早期经验的获得离不开人类生活环境的刺激,因此,早期隔离实验验证了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三山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三山实验”。

该实验的设计是: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儿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见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

结果发现,幼儿对两个问题给出同样的答案,他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如两座小山在大山的背后),而不能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的立场来看问题。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

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2至7岁)幼儿的认知特征,自我中心主义是指幼儿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经常假定其他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看法。

三、点红实验

很多妈妈都知道,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会有一个阶段分不清“你”和“我”,当他想要妈妈抱抱的时候,不说“我要抱抱”,而是“宝宝要抱抱”,这是孩子话说得不好?其实不是,而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世界里还没有“我”的概念。

197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做了一项实验,他找了88个孩子来作为被试,他们的年龄介于6-24个月之间。实验过程很简单,首先是悄悄在这些孩子的鼻尖上黏上一个小红点,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再由孩子的妈妈来指着镜子中的镜像问孩子,“那是谁?”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6-12个月大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那是自己,他们第一反应都是微笑、发出声音或者拍打镜子,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别的孩子!

13-24个月大的孩子则看起来有些警惕,有一些会偶尔微笑并发出些声音,正如他们面对其他孩子的反应一样。

而20-24个月个大的孩子则很自然地知道:那是我!因为他们第一反应都会去摸一摸自己的鼻子!

在这之后,又有很多心理学家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大量样本证实,孩子出生后基本要到24个月左右才开始有“自我”的概念,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他们无法很好地和他人发生连接。点红实验验证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中小学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